1、一、排场不同旧时代的戏曲演出,最后一出为主戏,称“大轴子”;倒数第二,因紧压大轴子,称为“压轴子”;第五第六出,称“中轴子”,第二第三出,叫“小轴子”或“早轴子”;排在最先的开场小戏,称“开锣戏”或“帽儿戏”。
2、在演出中,组织方常将艺术最精湛、号召力最强者的戏码,排在最后,称为“大轴”,将名望、资历略次于大轴但颇有实力的演员,排在倒第二出场,称为“压轴”。
【资料图】
3、二、适演角色不同大轴必须要由最有声望的艺人来演,相比大轴,压轴出场的艺人。
4、尽管艺业也很精湛,号召力也颇强,但总是要较大轴差一点火候。
5、所谓万人之上一人之下,未到炉火纯青、领袖群伦的地步。
6、有些地区,有些剧种,喜欢将一场折子戏演出中的最后一个剧目称为“压轴戏”,他们认为,这最后一出戏在整场演出中质量最高,分量最重,一定要足以压住全台,不致让观众看戏时中途离去。
7、三、戏剧特性不同压轴戏是指整个故事中最精彩最具转折性的部分,过去的剧本写成一长卷。
8、卷的底部有一卷轴,就像装裱国画的画轴,因长卷的最后一戏靠近木轴。
9、大轴前面的戏,也就是倒数第二个节目称为压轴,中间的戏称为中轴,前面的戏称为早轴。
10、而“大轴子”则往往是一出热闹的武戏,火爆炽烈,既能够给大家以艺术的满足,又能够给整场演出一个美好的结局。
11、这出戏演出的时候,大家也就知道该走了。
12、扩展资料:“压轴”词意的转变,犹如“相当”,“相当”本来是差不多的意思,“相当好”原意其实是够不上很好,但基本还不错,大致可以算好。
13、可是在如今的口头语里,人们反而觉得“相当”的程度要胜过“很”。
14、京剧发展史上,以压轴地位而让大轴频遇尴尬,可能以梅兰芳为最。
15、民国初年,初出茅庐的梅兰芳,即很受年轻观众的追捧,当时组织演出,谭鑫培、杨小楼常排在梅兰芳之后出场,可是一些年轻观众看完梅兰芳的演出即纷纷离场,这让成名在先的谭鑫培、杨小楼颇感郁闷。
16、演出的各种戏目也有不同的名称。
17、如演出的第一出戏叫开场戏,开锣戏,或者叫“帽儿戏”。
18、如演员到某一地方演出,第一场戏,或前三场戏又称为“打炮戏”,也可写成“打泡戏”,都是剧团挑班的名角演出的拿手戏,即代表剧目。
19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压轴戏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大轴戏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